大家好,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以下问题,借景抒情的诗有哪些古诗,借景抒情的古诗100首,今天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!
春风又绿江南岸,明亮的月光何时照我还.——王安石 2、木欣欣以向荣,泉涓涓而始流.——陶渊明 3、孤帆远影碧空尽,唯见长江天际流AG真人。——李白 4、曾经沧海难为水,除却巫山不是云。——元稹 5、会当凌绝顶,一览众山小。——杜甫 6、春草明年绿,王孙归不归?——白居易 7、芳草无情,更在斜阳外。——范仲淹 8、鱼书欲寄何由达,水远山长处处同。——晏殊
1、才下眉头,却上心头。——《一剪梅》
2、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。——《锦瑟》
3、长风万里送秋雁,对此能够酣高楼。李白——《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》
4、我欲与君相知,长命无绝衰。借景抒情的诗句。——《上邪》
5、花自飘零水自流,一种相思,两处闲愁。——《一剪梅》
6、相见时难别亦难,东风无力百花残。——《无题》
7、天涯地角有穷时,只有相思无尽处。——《木兰花》
8、得成比目何辞死,愿作鸳鸯不羡仙。——《长安古意》
9、蓦然回首,那人却在,灯火阑珊处。——《青玉案》
10、红豆生南国,春来发几枝。——《相思》
万种思量,多方开解,只恁寂寞厌厌地。
1、借景抒情的古诗很多,比如下面这首《山行》。原文:
2、远上寒山石径斜,白云生处有人家。
3、停车坐爱枫林晚,霜叶红于二月花。
4、译文: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上山,在那生出白云的地方居然还有几户人家。
5、停下马车是因为喜爱深秋枫林的晚景,枫叶秋霜染过,艳比二月春花。
6、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,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。诗里写了山路、人家、白云、红叶,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。这些景物不是并列的处于同等地位,而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,有主有从,有的处于画面的中心,有的则处于陪衬地位。简单来说,前三句是宾,第四句是主,前三句是为第四句描绘背景、创造气氛,起铺垫和烘托作用的。
7、首句“远上寒山石径斜”,由下而上,写一条石头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充满秋意的山峦。“寒”字点明深秋季节;“远”字写出山路的绵长;“斜”字照应句首的“远”字,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。由于坡度不大,故可乘车游山。
8、次句“白云深处有人家”,描写诗人山行时所看到的远处风光。一个“深”字,形象地表现了白云升腾、缭绕和飘浮种种动态,也说明山很高。“有人家”三字会使人联想到炊烟袅袅,鸡鸣犬吠,从而感到深山充满生气,没有一点儿死寂的恐怖。“有人家”三字还照应了上句中的“石径”,因为这“石径”便是山里居民的通道。
9、对这些景物,诗人只是在作客观的描述。虽然用了一个“寒”字,也只是为了逗出下文的“晚”字和“霜”字,并不表现诗人的感情倾向。它毕竟还只是在为后面的描写蓄势—勾勒枫林所在的环境。
10、“停车坐爱枫林晚”便不同了,倾向性已经很鲜明,很强烈了。那山路、白云、人家都没有使诗人动心,这枫林晚景却使得他惊喜之情难以抑制。为了要停下来领略这山林风光,竟然顾不得驱车赶路。这句中的“晚”字用得无比精妙,它蕴含多层意思:(1)点明前两句是白天所见,后两句则是傍晚之景。(2)因为傍晚才有夕照,绚丽的晚霞和红艳的枫叶互相辉映,枫林才格外美丽。(3)诗人流连忘返,到了傍晚,还舍不得登车离去,足见他对红叶喜爱之极。(4)因为停车甚久,观察入微,才能悟出第四句“霜叶红于二月花”这样富有理趣的警句。
11、第四句是全诗的中心,是诗人浓墨重彩、凝聚笔力写出来的。不仅前两句疏淡的景致成了这艳丽秋色的衬托,即使“停车坐爱枫林晚”一句,看似抒情叙事,实际上也起着写景衬托的作用:那停车而望、陶然而醉的诗人,也成了景色的一部分,有了这种景象,才更显出秋色的迷人。而一笔重写之后,戛然便止,又显得情韵悠扬,余味无穷。
12、这是一首秋色的赞歌。诗人没有像古代一般文人那样,在秋季到来的时候,哀伤叹息。他歌颂的是大自然的秋色美,体现出了豪爽向上的精神,有一种英爽俊拔之气拂诸笔端,表现了诗人的才气,也表现了诗人的见地。
银烛秋光冷画屏,轻罗小扇扑流萤。
天阶夜色凉如水,坐看牵牛织女星。
风急天高猿啸哀,渚清沙白鸟飞回。
无边落木萧萧下,不尽长江滚滚来。
万里悲秋常作客,百年多病独登台。
艰难苦恨繁霜鬓,潦倒新停浊酒杯。
暮云收尽溢清寒,银汉无声转玉盘。
此生此夜不长好,明亮的月光明年何处看。
胜日寻芳泗水滨,无边光景一时新。
等闲识得东风面,万紫千红总是春。
借景抒情是指作者带着强烈的主观感情去描写客观景物,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、表达的自己的心情寄寓在此景此物中。在文章中只写景,不直接抒情,以景物描写代替感情抒发,也就是王国维说的“一切景语皆情语”。